暮然回首,加入第9味大家庭已一年有余。回想来路,初到河源,带着一颗异乡游子萌动的心把“第9味,人情味”的滋味带到了这座客家古邑。
2019年4月29日,在公司的精心策划指导下,首家第9味老上海馄饨-大同南路店开业啦!
在激动和心怀期待之余,我没想到“第9味老上海馄饨”,对河源人而言是一个全新的品牌,造成当地人对品牌认知度不足,这对开店前没有对当地客户进行细致调研的我来说,是个特别大的挑战。而开业前期的客户进店量及销售额让我颇感沮丧……
于是,我开始进行思考及探索。深刻地认识到餐饮店已经不是“选址+厨师”那么简单了。这里面有很多环节、很多琐碎的事情,需要经营者去进行细致的规划。
线下服务“家常化”
河源本土居民大部分是客家人,热情好客随性是客家人的特征之一。他们讲究吃,更讲究舒心。于是在服务意识上,我们很重视“家常化”。
比如有的客人走进店里,正在考虑是否在这里就餐,这时如果有一个面带笑容的服务员主动上前招呼“欢迎光临”,同时引客入座、主动推荐特色主打菜品。一般情况下,还在犹豫的客人并不会拒绝留下来堂食。此外,线下我们也时常宣传和促销活动、每日特价、满减满赠等拉近与客户之间的距离,培养了一批忠实的“食客”。
线上渠道“多样化”
说着外地口音,开着新品牌、新口味门店的我,想抓住河源人的胃,在主打“客家菜”的客家地区打出一片天,实在是太难了……
网络解决求知需求,滴滴解决代步需求,餐厅解决温饱需求。在宅人时代的今天,我觉得凡事都要讲究一个效率。经过多方思考,于是,我把线下的运营思维转向了线上。线下是品质、味道、服务多方入手的我们,在线上依旧如此。严控线下食品出厨关,紧把线上客户反馈关。
我记忆中,印象很深的一次,有个客户在我们店里点了鲜虾馄饨,客户收到馄饨后,在后台留言味道不对,于是,我们第一时间便启动了应急预案:从食材、厨师、外卖流程等逐一细查,并主动联系客户收回,让厨师亲试,找出问题,并给了客户一个详细的答复及处理方式。意料之外的是,我们本以为的常规处理工作却让客户感动许久,自此成了我们忠实的粉丝,并主动推荐身边的朋友尝试我们的美食。
这种私域流量带来的连锁效应开始让我有了新的思索,开始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拓展外卖销路,在公司强大的美团后盾的保障下,我开始探索美团平台的运营规则,在公司美团运营的支持下,策划了多场满减、团购活动。
经过长时间的“线上线下”双结合的运营模式,我们累积了不少老客户,更有不少新客户是通过朋友同事间口碑相荐而走进我们。当然这里面除了我们良好的服务外,还有公司产品使然。
如今,第九味的人情味已经在河源的美食圈里开始有滋味起来,我相信真诚待人,真心做事,定能走得更远,用我们的产品说话,用我们的服务行动,坚信第九味的人情味定会愈浓愈烈,我也坚信通过我及公司团队的努力,我们定会把第九味的人情味飘进各家各户。